军司直属监军营:杨震(兼)。满编一营五百人。
后勤军:在编六营三千人。指挥使:朱应(兼)。(满编十二营六千人,各部抽调人员太多,缺额较大。)
……
盐州盐定路提刑司郭忠孝家里来了个客人,范正国,范纯仁的幼子。范夫人让他回去一趟。
郭忠孝奇怪的问:“你怎么过来了,这里可不太平,也没听你说要来。”
范正国说:“我本是要去清寨,苏过邀我过去一叙。在定边想见下姐夫,没成想提刑司在盐州,刚好也想见下一位故人,干脆先到盐州。”
郭忠孝问:“故人?杨元奇?”杨元奇得范纯仁青睐,这可是众所周知的。
范正国说:“嗯,我和元奇有过几面之缘。”
郭忠孝眉头一皱:“你说实话,有什么打算?”
范正国道:“苏过说清寨有个定安学府,那里有文华之气,邀我过去讲学。”
郭忠孝对范正国靠近杨家不是很赞同,只是现在朝堂虽然对旧党追索不再严厉,却也不代表范正国能在内地仕途通畅。既然无法施展胸怀,教书育人就成为一个必然选项。
范夫人说:“我在盐州,不过遣人给杨家道谢几声,当年杨家赠药治我父亲眼疾,一年四季从未断绝。不管夫君对杨家如何想,我可以不过去,我弟弟却是不行。”
郭忠孝一叹,杨家到今天艰而不倒自有他的道理。苏轼大才,最后把自己葬于清风寨,范纯仁在世,对杨家也赞誉有加。当杨家做出将门的选择,士子集团还有家族扼腕叹息。
郭忠孝想劝一句,始终开不出口。范正国既然打算来清寨教书,那杨家的标签就会贴上去。
范正国说:“我一路行来,明月寨和定边在边境能有此迹象,想来苏过没有诓我。”
郭忠孝重重点头:“清风寨更是号称塞外江南。”他不能违心说那里不行。事实上,这里待久了,他都觉得让杨家世袭定边不失为好选择。也恰恰有了这个心思,他才觉得盐州最后不要也如此。
范夫人说:“今晚休息好,明天我遣人问下杨家,他们看着最近很忙。”
范正国点头。
郭忠孝最后说:“小弟你要是打算留在杨家,多讲讲忠孝仁义,杨家是将门,不要走得太远。”
范正国不置可否,他又不知道杨家什么个情况,就算他们想世袭定边,也称不得大事,哪个将门不想有个世袭之所。
郭忠孝也知这话他言之过早,不宜多说。有的时候,事情发展就是被大家挂在嘴上的,逼得事情只能这么发展。
范夫人说:“我准备了宴席,夫君就别说他,小弟三十多岁的人,还分不清好歹,总得有他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