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传奇(1 / 2)

北魏军镇镇将的级别,高于刺史。全部由鲜卑贵族担任。

在迁都洛阳前,六镇镇将、副将、戍主、军主等职务,既是位高权重的肥缺,也是仕途迁越的垫脚石。

只不过,平城失去首都地位后,六镇重要性也瞬间降低一个维度。

后来,柔然、高车的西北方崛起了一个新兴大国突厥,它对柔然、高车的侵略呈碾压态势。

突厥的崛起,使得柔然对北魏的求助多过劫掠。

设立六镇就是为了对付柔然。柔然弱化,甚至有求于北魏,这令北方六镇重要性再次降低一、两个维度。

渐渐地,六镇成了失意官员贬谪地、犯官充军地、罪犯流放地……

不过,这种局面也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得过些年回头看才有明显感觉。

最初,军镇内部的社会结构,与普通州、郡、县的区别,在于两点:

1.各级主官都是武官。如镇将、戍主、城主、军主、队主。而不是文官的刺史、太守、县令。

2.适用的法令是“军镇法”,而不是普通朝廷、州、郡、县法律。

如果仍不能理解其中区别,那么以后世的“戒严状态”理解就对了:军镇管理相当于是长期处于戒严状态。

更直观一点地解读,那就是:镇将拥有绝对权力,即使做错也不会修正。除了叛国。

军镇衙门的官员,分三类:

1.职官:朝廷任命的负责人。

包括镇将、副将、长史、司马(统军)。

为他们服务的低阶官员有参军、主簿、秘书等等。

2.监官:朝廷派驻,镇将无权任免。

包括监军、功曹、仓曹。

他们下面也设主簿、秘书。

3.镇兵。这是指那些有特别技能或身份的职业军人。他们也属于军官体系。

军镇下面的机构,依次是戍主、城主、军主、队主。

他们各自负责一个辖区,近似郡守、县令、乡长。

以上所说的是军镇的官僚体系。

官僚体系包括了官员、军队、军户、雇工、奴隶等。

从人数来说,他们占据总人口的80%。

然而,各军镇还有一个重要阶层:商户。他们占人口数的20%。

他们常驻军镇内,却不算军镇户籍人口,各有归属地。

他们从事各种交易。如粮食、丝绸布匹、牲畜(马、牛、羊、猪等)、茶叶、陶瓷、土地、人口(奴隶和妇女)……等等等等。

他们是生意人,专为军镇提供各种“外贸”服务,是军镇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他们不归军镇镇将管辖。当然,前提是不违反军镇律令。

而事实是,他们都不是简单角色,都是京城贵族、高官的商贸代理人。

除非迫不得已,军镇镇将不会为难他们。

因为,职业商户要么牵扯着上司、同僚,要么与亲戚朋友有联系。

即使是属于敌人、对手的,也要慎重。

因为,商场有商业规则,以竞争为主。这与官场、军队、市井有所不同,得区别对待。

对高欢一眼钟情,上怀朔镇城头找高欢的女子娄昭君,就是鲜卑贵族之后、大商户娄家的三千金。

娄家是平城人,在河套内有牧场,在六镇中设有据点,经营马匹、牛羊生意。是怀朔镇里顶级商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