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大米当工钱(1 / 2)

5斤米!

这个数字一出,所有人再次被镇住了。

不是这个数字太少了,而是这个数字太多了,以至于他们都不敢相信。

吃饱这事,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追求。

但凡有一口饭吃,饿不死,中国人就不会起来造反,大明也不会出现。

就是因为吃不饱饭,所以起义、造反之事,历朝历代都是此起彼伏的出现,从未断绝。

所谓造反,不过是统治阶级对起义之事的污蔑罢了。

正所谓:造反有理!

都活不下去了,我怎么可能不反你?

你让我活不下去了,我反你了,天经地义,这不是起义是什么?

造反?

你tm的哪来那么厚脸皮说这种话?

朱元璋自己吃不饱饭,所以起义。但等到他起义成功,做不到让天下百姓人人吃饱饭,于是又有其他百姓起义,朱元璋立即就觉得对方是造反,是乱臣贼子了。

屠龙者成为了恶龙!

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朱元璋自身起义的正当性。

现代人因为油水充足,主食之外各种零食、饮料充沛,所以主食的摄入量比古代要少很多。

一个成年人一天的主食,以米饭来说,平均下来也就五六两而已。

别嫌少,很多人每天都是一碗饭的摄入量,女生更少,几口而已,都不知道有没有2两。

只是那些体力劳动者吃饭分量较多,这才把米饭每天摄入量的平均值给拉了上去。

在古代,缺少油水,缺少零食,肉食更稀缺,补充每天所需的能量就靠主食了。

历史记载,每人每天的米饭平均在一斤左右!

这个一斤,看上去和现代人相差不大。

但这里面的差别比天还大!

现代人是摄入其他食物的量太多,所以主食吃的少。

但在古代,却是因为粮食短缺,所以平均才一斤而已!

如果古代粮食不短缺,放开了吃,一斤米饭估计也就只够打底而已。

太多的老百姓,每天都是节衣缩食的,如此才能够生存下去。

除此之外,哪怕是小地主、富裕人家,也讲究一个“节约”粮食。

古代的节约,是尽量少吃粮食,控制自己的肚子。

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吃太多真的会吃垮一个家。

吃,这个事可不是小事,是家族生死攸关的大事。

吃喝嫖赌,“吃”排在前面,比“喝”、“嫖”、“赌”这三样还要恐怖,可见古人对于“吃”是非常慎重的。

而且,有备无患,储存粮食以备灾年也是一个重要目的。

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古代,丰收全靠天意。

不留够粮食以备灾年,万一吃光了粮食的这年突然发生了天灾,粮食欠收甚至绝收,那不全家饿死啊?

于是,一斤的量成了一个平均数,标准数。

一天的劳动能够换来一天的口粮,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划算的事情了。

绝大多数人,一年忙到头,也就堪堪不让自己和家人饿死而已,一年三百多天至少三百天是吃不饱,饿得肚子泛酸水,有气无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