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到了好不好。”
“就拿你说的那个火炉子来说,若是能推广开的话,不知道多少百姓冬天会好过。”
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火炉子确实是过冬神器。
以前鸡肋的煤炭也能得到充分的运用。
“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可是火炉子是用铁铸造的,虽说排烟筒也能用其他材料代替,但这一套下来,造价也不会太低,百姓能负担得起吗?”
“这一点你想过没有?”
这几十年下来,大明人口暴涨,已经从一万万左右翻了一倍了,达到了两万万规模。
而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变化,主要还是因为政策的变化,以及粮食产量的提升,再就是天下太平,百姓愿意生孩子。
而人口的增长也伴随着对资源的需求增长。
种地要农具吧,农具是不是要用铁打造?
就算是以大明如今的富裕,也不敢说每一户百姓的农具都是铁质的。
杨轩在游历期间,就见到有百姓用的还是木质农具。
木质农具,不仅效率不高,而且更加易磨损。
这么多年下来,大明的钢铁产量一直在增长,但还是无法满足全国的需求。
毕竟需要消耗钢铁的地方多了去了。
大摸底,也是要看看,有没有出现更好的技术,让钢铁产量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面对着杨轩提出的问题,朱厚照一时间也有些哑口无言。
“那,那你说该怎么办?”他有些不服气的看着杨轩,道。
“这不应该是皇帝和朝堂上诸公的事嘛,和我有什么关系?”
“你问我,问错人了!”杨轩看着朱厚照道。
朱厚照张了张嘴,只能看向自己父皇。
收到自己儿子的眼神,朱佑樘给朱厚照使眼色,让他继续问杨轩,他既然说了,肯定是有办法的。
“老杨,我知道你肯定会有办法的,你就告诉我嘛!”朱厚照眨着眼睛,扮萌。
这给杨轩看的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尤其是看到朱厚照的眼神,他毫不怀疑,朱厚照下一刻会上来抱着自己撒娇。
如果是一个小孩子跟他撒娇,他会觉得可爱,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抱着自己撒娇的话…嘶…那画面,不敢想。
“停停停,我只是建议,并没有好的办法。”
“毕竟想要彻底解决,就只能提高钢铁产量,让钢铁的价格跌下来。”
“可受限于技术条件,钢铁产量这么多年下来,也只是缓慢增长,没有实现断崖式增长,甚至因为人口暴涨,需求的更加,钢铁的价格不降反增。”
“所以,朝廷应该做的就是想办法革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制定生产标准,提高产量。”
“再就是朝廷出一笔钱对百姓进行补贴。”
“当然,最后这个建议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再好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监督,落实下去的时候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还是要想办法提高产量,让钢铁的价格降下来。”
“不说让普通百姓能随意负担得起一个火炉子,就说咬咬牙,攒些钱,能够买的起一个火炉子。”
“还有加大对煤炭的开采,山\/西有不少浅层甚至露天煤矿,让燃料的价格也降下来,不然百姓就算是买得起火炉子,也用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