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1 / 2)

朱由检突然转过头,看向管邵宁:\"管卿家,最近赚了不少银子吧?\"

管邵宁闻言,浑身一颤,赶忙躬身道:\"陛下明鉴,臣……臣不敢隐瞒,这几日确实赚了点小钱。\"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诧异,魏藻德忍不住问道:\"你干什么了?\"

管邵宁擦了擦额头的汗渍,如实禀道:\"不过是在天津卫买了些宅子,最近几日升值了,价格翻倍……\"

魏藻德迫不及待地问道:“赚了多少?”

“房价还没稳定,目前来看……大概有一万五千两吧。”

“夺少!”

魏藻德声音陡然提高,眼中似乎要喷出火来。

这家伙平日里自诩清流,没想到这厮竟能从中嗅到商机,转眼就赚了这么多!

朱由检看着众臣震惊的表情,意味深长地说:\"铁路延伸到天津卫,这里的宅子、土地、商铺,全都涨价,若是朕要将铁路彻底铺开,会是什么样子?\"

海风呼啸而过,炮台上陷入诡异的寂静。

魏藻德想起昨日在火车上看到的景象,说道:\"若是铁路四通八达,江南的丝绸十日可抵京师,山西的煤炭五日可到天津,这,这……太不可思议了!\"

朱由检负手而立,说道:\"朕已命科学院绘制全国铁路图。北至辽东,南抵琼州,西通甘肃,东达朝鲜。沿途设站之处,必成商贸重镇。\"

魏藻德突然跪倒在地:\"陛下圣明!只是……这铁路造价……\"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铁路与海运相连,我大明的货物可直达南洋、西洋,相比铁路产生的价值,区区造价算得了什么?\"

众人终于切身感受到,铁路的出现,预示着世界的规则即将发生改变。

朱由检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轻轻挥了挥手:\"回京!\"

众臣各怀心事,登上回京的火车。魏藻德一路上坐立不安,抵达北京站时,他连官轿都等不及,直接骑马飞奔回府。

\"夫人!大事!\"

魏藻德一进门就高声喊道,连官帽都来不及摘。

夫人孟氏从内室走出,惊讶道:\"老爷这是怎么了?可是朝中出了什么变故?\"

魏藻德一把抓住夫人的手:\"你娘家在山东还有多少地?\"

\"这……\"

孟氏被问得一愣,\"我父亲在济南府,还有千余亩良田,几个叔伯在兖州府也有些产业,老爷问这个做什么?\"

魏藻德急得直跺脚:\"快!赶紧修书给你父亲,让他们在朝廷要修铁路的地方买地,越多越好!宅子、商铺统统都要!\"

孟氏更加困惑:\"前些日子家里来信,说朝廷要在德州修铁路,要征用咱家的地,族里长辈们正拦着不让征呢…….\"

\"哎呀,糊涂啊!\"

魏藻德急得声音都变了调:\"让他们赶紧同意征地!\"

\"可官府给的补偿太少了……\"

\"你懂什么?\"

魏藻德不住摇头,说道:\"铁路一通,沿线的地价至少要翻十倍!补偿的那点算得了什么!\"

孟氏将信将疑:\"真有这么神?\"

魏藻德叹了口气,说道:\"管邵宁那厮,就买了十几处宅子,几天工夫赚了一万五千两!\"

孟氏满脸诧异:\"这……这么多?\"

魏藻德来不及解释,继续说道:\"你现在什么都别问,按我说的去做,快去!\"

孟氏顿时会意,立刻起身:\"我这就去写信!\"

翌日一早,魏府派出几名家丁,带着密信快马加鞭赶往山东。

此时科学院还在山东进行征地事宜,到处都是阻力,根本无法进行。

张明远带着李修文等人,正在和一户人家商议。

天气炎热,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指着手中的图纸说道:\"老丈,这条铁路规划已经朝廷批准,您这十亩地正好在必经之路上。朝廷给的补偿是每亩五两银子,这已经是市价的两倍了。\"

那老者拄着拐杖,冷哼一声:\"五两银子就想买我祖传的良田?做梦!少说也得五十两一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