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进攻西川(2 / 2)

因为张松来过许昌,见过袁尚的军队,他摇身一变成为研究袁军的“专家人物”!所以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还有一直鼓吹要同袁军决一死战的口号,让他瞬间成为刘璋倚重之人。刘璋很多军务都要和张松进行商讨才能下决定。

张松回到西川是天天骂袁尚,日日宣传袁军之可怖,其实这样反而让很多西川的军民产生了畏战之心理。

而张松的这个假态度,也得到了众多西川死硬派的支持,一下子让他混进了这个圈子之中!

刘璋果然中计,他听信了张松的谏言,启用刘贵、张翼、孟达三人镇守涪陵郡这个重要的东边门户,三个将领中只有刘贵是铁了心要同袁军较量的。张松还专门举荐法正给刘贵做军师。刘璋都一一答应。

涪陵后面的巴郡,刘璋则继续用老将严颜和李恢驻守。

吴懿和吴班兄弟二人则不出意料的被刘璋边缘化,他们二人的妹妹吴苋是袁尚的妾室,因此刘璋给二人赋闲,不想张松以贬斥二人为名,给二人安排了给东线运输粮草的差事!

这个决策其实是刘璋的一大昏招!如果真的疑心吴懿和吴班的忠诚,则应该削权归家待命。但是偏偏给二人降职后,又输送粮草。有张松这般穿针引线,袁尚想不知道刘璋东部的屯粮之地都难。

至于北侧战线,刘璋还是依仗张任,黄权等死忠派作为抵御文丑和田丰的主要内部力量。然而刘璋的兵力和将领都已经捉襟见肘了。

张松一直期待的时机在春末到了!南蛮王孟获率先发难,攻打益州南部的三郡,一时间益州南部战事吃紧,几个城郡都岌岌可危。

张松这个时候谏言刘璋,说一定要举大军平乱才行!要在袁军攻打之前平定南蛮,所以一定要从北线抽调精锐战力和将领速战速决才行!

刘璋听信了张松的策略,于是从北线调动四万大军,交给雷铜,杨怀,高沛三将南征平定南蛮之乱!这么一来北线袁军就少了四万人的蜀军敌人,进攻压力骤然降低。而张任作为北线统帅则少了四万大军调度,防守压力骤增。

张任曾经给刘璋写信,诉说不能抽调北方四万大军,这么一来张任原先手里的八万蜀军只剩下四万人了!而且张任认为南蛮作乱只要安抚即可,实在不行割让部分领土也可以,只要能保证益州北部的安全即可。

张松则在刘璋面前说张任的坏话,说他是恋权恋兵之人,完全不顾益州南部的危机。莫非要南蛮一族打到成都,张任才满意?

刘璋闻言不悦,给张任回信,斥责他一番,随后坚持要四万大军还有三位将领南下平乱。而且一定要速度快,要在袁军进攻之前就平定南蛮军。

张松为了削弱益州的军防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帮助袁尚,出卖自己的主公刘璋当真是挖空心思。

如此这般益州北部防守力量减弱,而东部防线有好几个内鬼!

话说雷铜,杨怀,高沛三将到达益州南部后,张松推荐李严为运粮和官督军,李严同这三将的关系并不好,所以张松这么安排是故意让南线作战的蜀军处于不利的境地。

话说文丑的北线作战,接到袁尚的命令,主要是牵制张任的蜀军主力,而不必急于进攻,只要牢牢的把蜀军主力锁定在北线的剑阁,梓潼等关隘即可。这样就可以为袁尚的东线作战创造进攻机会。

同时袁尚严谨文丑和田丰使用险招,走偷渡阴平的路线。张任不是姜维,他的防守远比姜维严密,阴平等险地关隘一定有张任的守军!在阴平的一些关隘,真的可以做到十个人守关,十万人也过不去的情况。因为有几道天险关隘就在阴平山道之间,崇山峻岭之地,就一条小道,小道一旁就是万丈深渊,守军用长矛,箭矢,石块,十个人就能守一个关隘。何况张任怎么可能就派十个人防守?

原史中的姜维总是想击败钟会,所以总有会师决战的想法,因此把蜀军过于集中在剑阁区域抵御钟会的进攻,甚至反把钟会的军队给吃掉。

但张任采取的防守方式更加契合西蜀地形,利用地利进行多段次,层层防守。所以张任的北线防守是个面,而并非一个点。其作战目的就是用狭长而且艰难危险的山地地形,拖垮袁军的进攻,而避免与袁军正面决战。

张任作为统帅很清楚,正面作战,蜀军不可能战胜袁军,只有依托有利地形,层层防御,让一座座的大山,一条条的险道,成为另一支蜀军消耗袁军。甚至不排除战略性后撤,把难走的山道都刘备袁军的战略,一旦袁军孤军深入,哪怕是十万大军,后续补给跟不上,也要饿死在崇山峻岭之中!况且蜀地地形复杂,外人来此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更不知道捷径在哪,很容易在山道遭遇伏击。

从这个角度来说,张任作为军事统帅是比姜维要强的,也更符合诸葛亮的兵法,尤其是“不可见之兵”的章节。相反作为诸葛亮嫡传弟子的姜维,疏于对全面地区的防守,导致阴平小道无人看守,让邓艾做了魏延想做没做成的事情!

姜维的防御理念太硬,过刚易折,总想着在剑阁把钟会一举消灭反杀!人家钟会又不傻,邓艾又是个冒险主义者,偷家的事情做成了。

张任的防御柔中带刚,颇具兵法,因此他也成功的击杀了庞统,阻击刘备在川北,直到诸葛亮前来才逐渐露出败象。

袁尚不想让文丑和田丰冒进,因此多次下令就让他们循规蹈矩的攻打主要关隘即可。不要试图分兵分进,想着钻张任防区的空子!在当蜀军地人的侦查中,分兵分进,走小道,简直无异于自己走进埋伏圈!

袁尚还是把胜负的关键放在了自己手中,益州东线作战才是左右战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