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想了一下,问道:“太子,张既背后势力没那么大,而且他是在雍州,距离司州尚也一段距离,倒是没什么。但是杨家现在势力在司州已经近乎只手遮天了,现在还要将杨士奇调到司州嘛?岂不是会让杨家再积累一些力量了嘛?”
“还有庞统,他本就是荆州人,在荆州名士圈子里还是比较有地位的,仍然要将庞统调到荆州吗?这是不是有一些跟‘仕不重乡’之理违背了?”
这是冯保少有的没有立刻听从张富命令,反而提出来了自己疑问的时候!
冯保的政治和智力属性可是不低,再加上他一直跟在张富身边,许多事情和秘密他可都知道,不过超高的智商告诉他,一般情况下自己不主动说话,避免说多错多。
但特殊情况比如现在,太子考虑欠妥或者下达一个不完美的政令时候,作为臣子,冯保该提醒还是要提醒的嘛。
主要是历朝历代的惯例基本上都是一样,都实行“籍贯回避”制度,旨在防止地方势力勾结。如唐代规定“不得在本籍及邻县任官”,明代更是细化到“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官员不能在家乡任职,也是避免家族势力发展过大嘛。
现在太子的安排,除了张既之外,杨士奇是司州人,直接让他担任司州太守了;庞统是荆州人,直接到荆州任职,而且他们俩人(家族)都在本地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是不是都有些不太妥当啊,所以冯保才出言提醒!
张富叹了口气,继续道:“哎,我也知道,不过这也是没办法啊,司州现在至少有三个郡没有郡守,比如河内郡、还有现在的弘农郡,都处于无太守境地。”
“特别是还有一个河南尹,此郡人口众多,又在洛阳的东边,临近虎牢关,那里可是急切需要一个能人过去独当一面啊!冯道这两个月都往河南尹跑了四五趟了,他年纪大了,我也想让他省点心!”
冯保也是在继续尽心出主意:“那太子我们可以这样安排啊:让庞统来到司州,到河南尹驻守;让杨士奇去荆州,辅助岳飞。这样一来,既可以解决‘仕不重乡’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司州欠缺官吏的问题啊……”
冯保也是好心好意,提出的建议也没什么毛病。不过,由于思想的限制,这就涉及到冯保的知识盲区了——他只知道一甲三人都是人才,但不知道这几个人分别侧重什么!
他只知道庞统是个大才,不过是因为长相丑陋,才跌落成了探花,但这只是外在因素,实际上庞统肯定是有其特别的才华,因为太子也经常说,庞统可是一个人才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