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天佑听了,忍不住皱了皱眉头,犹豫了一下,还是有些含蓄的拒绝了:“小猫,对不起啊,我跟孙家······怎么说呢,虽然我师从孙夫子,和孙家二少爷也是同窗,但是,我们之间的交情,该怎么说呢?就是得有来有往才行,那样才能保持彼此之间的这个情分。
你们也知道,我就一个穷书生,和孙家根本就没法比,现在只有我求孙家办事,人孙家哪里用得着我?对不对?而且当初卤肉的事情,我已经求过一次孙家了,再去求······我担心人家不再卖我的面子。
还有,你们平时注意着点儿,毕竟孙家才是这里真正的地头蛇,咱们还是躲着点儿比较好。”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也不敢保证孙诩淦还给自己这个面子,而且人情用一次淡一次,用得多了,自然就消耗完了,他也不能那么没有分寸,总是去求人家。
就连当初这份抄书的活计,也是他凭着自己结构严谨、古朴厚实的字体被书肆掌柜的看中,才雇佣的他,只不过后来得知他是族长的学生,和家里二少爷还是同窗加好友,这才对他多加照顾。
后来动乱结束后再去书肆抄书,他也没有去找孙诩淦,而是径直去书肆找的掌柜,将抄书这份活计又延续下来,当然,站在他的立场,他还是得感激孙家,毕竟是孙家的书肆给他提供了挣钱的机会。
而且在书肆,挣钱还是其次,主要是能开阔眼界,吸收各方面的信息,结交一些同道朋友,这才是他最大的收获!因此,他对孙家充满了感激,可以说,没有孙家,就没有他傅天佑的今天,做人得知道感恩,但更要懂得适可而止才行。
其实,他也听说了一些孙家子弟仗势欺人的事情,没办法,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大家族就是这样,良莠不齐,就算是恩师也有顾及不到的地方,但只要不欺负到他头上来,他也不好管,他还要嘱咐孙嫂她们,尽量少招惹孙家人。
当然,这些话他不能对孙嫂等人说出来,只能隐晦的给些提示,至于他们听没听懂,也只好看他们的悟性如何了。
傅天佑虽然说的含蓄,没有明确说出来,但孙嫂等人都听懂了,深层次的含义他们不懂,但最起码知道这事儿办不成了。
小猫和马三脑子都很简单,不会多想,不行就是不行,所以都很失落,脸上的表情很明显,他俩也不会掩饰。
孙嫂想的多了些,知道傅天佑虽然和孙家不错,但他说的对,卤肉的事情就已经够麻烦人家了,咋能不知好歹得寸进尺呢?
她倒是看得开,又不是过不下去,她手里可有好几千两银子呢,都是一张张的金叶子,那可值老鼻子钱了,有她这个财神爷在,她还能饿着李胜他们?不行就不行呗,没啥大不了的!
李胜则想的深了些,傅天佑不管多聪明,多优秀,说到底就是一个没有根基、没有靠山的读书人,眼下是靠着孙家才能过得像那么回事儿,和孙家根本就不是一个对等的存在,傅天佑的苦衷,恐怕只有他清楚。
因此,他非常理解傅天佑的难处,知道傅天佑但凡能办到,他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办,不是那种虚情假意的应付她们,水儿姐找的这个丈夫人品真是不错,这也是他们甘愿追随他们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