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璃淡笑道:“徐指挥使,我这是在替陛下说话。”
“行,以后注意点就是。”
监察百官的职责,已经全部落在了锦衣司的头上,纵然品级比韩璃要低,徐游说话也是不卑不亢。
“韩大人,闲言少叙,换个地方聊聊吧。”
“好。”
二人随后去往内阁值房,谈的是状元上吊一事。
封榜一事,实际上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反而让七名参与殿试的贡士主动投案。
这七个人,作弊的手段很拙劣,用的是传音法器。
大小和黄豆差不多,把牙齿凿个孔,再把这玩意放进去,便能以心声向场外传递,让场外的儒家高人替他们来写策论。
韩璃诧异道:“徐指挥使,当时不是你们锦衣司陪着陛下在太和殿监考吗?”
“对啊,我和陛下都以为,没有谁敢在太和殿作弊,就没仔细盘查。”徐游说。
“那状元秦素的尸体呢?”
“也有这玩意。”
韩璃松了口气:“那么事情就好办了,以舞弊定秦素的罪,还免得你们锦衣司杀人了,他自己就先死了。”
“问题是,秦素为什么会上吊?”徐游问道。
“这是你锦衣司该查的事情。”
“我是来找韩大人请教的。”
韩璃沉思了一下:“从秦素乡试到殿试的表现来看,文章和词赋都是以灵气来亮考官的眼,但他的水平……我也感觉是写不出来这种文章的,或许连他都想不到,自己会中状元,也是怕事情败露,才选择一死了之。”
“那你觉得,谁会是写文章的人?”
“必然是儒圣之一,徐指挥使可以从秦素以及那七个考生的师从查。”
“已经查到了。”
徐游拿出了一份名单,但只有一个名字。
“我之所以来找韩大人,没有去找朱首辅,是因为这位儒圣,是你的同门师妹——杨止。”
韩璃拍案而起,怒声道:“徐指挥使的意思是,我和我这师妹串通?”
“你别误会,这不是审讯,而是了解一些情况。”
“我都十几年没和杨止见过了,她是我的师妹没错,但我和她只有两年的同窗之谊,自从祥武九年在槐花书院拜别之后,见过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徐游继而问道:“那就请韩大人好好想一想,这位女圣人究竟藏身于何处?”
韩璃不再言语,思索着一些记忆。
十几年前的见面,好像也是在京师,但那是玄京。
当时她在京师干什么来着?好像是在给某位皇子教书?
“给皇子教书?你确定?”
“确定,当时我刚从黄州府的蕲县知县任上赴京述职,和杨止见了一面,喝了一通大酒,我嘲笑她读书读的再好也没资格当官,她嘲笑我一个状元当知县,这事我还记得挺清楚。”
徐游感觉,得去问一问陛下了。
给皇子教书的人,在宫里都有着存档,找到她也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