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不大,也就几栋砖瓦房,还有一个不大的操场,但是防守严密。
就连防守的人也不能进里面,只是负责外围的执勤。
伞兵们自然对这里很好奇,但是除了伞兵总队的一二把手,剩下的人其实都不知道里面是干啥的。
其余伞兵高层虽然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在里面集训,但是为什么集训、集训了会去什么地方,他们并不知道,而且也禁止打听。
其实他们问里面的人,里面的人也没几个知道的。
平时的训练也就是让全员人员学会闽南语、客家话和日语,三门语言必须掌握两门,这是硬性要求。
除此之外,还要学会使用电子设备,其实就是电台。
反倒是打仗什么的,要求不是很高,枪法也只是过得去就行。
他们就是李航说的计划派去台岛渗透的小部队。
其实在大陆这边,是有一支台岛义勇队的,由在大陆的台籍同胞组成,如今也有几百人了。
但是李航不太相信这支部队,而且这支部队也不归他节制,因此他才培养自己的。
军统那边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
当然,后续看情况,再考虑要不要把台岛义勇队的人收编进来。
自己组建的部队和台岛义勇队只能说各有优劣。
前者能保证忠心,后者却熟悉台岛情形。
即便是伞兵搬家,这支几十人的小队伍也都是直接搭乘飞机过来的,就是为了确保抓紧磨合。
邓玉坤就是其中之一。
他并不是福建人,也不是广东人,更不是台岛人,而是云南人。
他是一名老伞兵了,在伞兵支队时就加入了伞兵。
后面也跟着一起到了海外作战,还入选过特战队。
后来负伤就退出了,重新回到了伞兵。
去年底因为要执行对台岛的渗透计划,他又被调来。
主要是他野外生存和作战经验丰富,也会日语,而且还会客家话。
当然他不是客家人,只是之前跟其他人学过一些。
虽说闽南语是一点不会,但掌握三门语言中的两门,已经合格了。
而且他的作战经历,也让他十分适合这个任务。
因此他只需要补充一些台岛知识和闽南语。
这几十人的队伍一共分为八个组,每组八个人,邓玉坤就是其中一个组长。
其实到现在,大家已经猜到一些,但是并未最终确定而已。
就在今天的课上完后,负责培训的军官则是一脸严肃地看着大家,“各位同学,今天这是最后一堂课。
晚上没有训练,也没有作业,食堂那边反而会准备丰富的晚餐。
你们可以渡过这最后一晚,明天你们就将离开这里,前去新的地方。。。”
听到这话,大家议论纷纷,显然有些意外。
有些人激动,也有些人焦虑,但这个时候却没人说要退出。
到了这一步,不是你想退就能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