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原型机那充满挑战与未知的艰辛过程中,顾倾寒和陈浩然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行者,面临了一重又一重难以逾越的困难。
古代文献中所提及的那些神秘而独特的特殊材料,历经岁月的长河,早已在历史的洪流中失传,踪迹难寻。这使得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然而,他们并未因此而退缩,而是果断地将目光投向了现代材料科学,期望能从中寻找到性能相似的替代品。
于是,他们一头扎进了浩如烟海的材料研究之中,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试验与严谨论证。在这个漫长而充满挫折的过程中,他们尝试了无数种材料组合。有时,一种看似具有潜力的材料,在实际测试中却暴露出诸多缺陷,比如导电性不稳定、耐热性不足等。但他们始终坚持不懈,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成功地选定了一些高性能材料。其中,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铜合金成为了传导电流的关键材料,其出色的导电性能能够有效地减少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而具有高介电常数的先进陶瓷,则在能量存储和转换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由于古老的文献对于能量发生器的确切尺寸只字未提,如同缺失了重要的拼图板块,这给二人的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他们只能凭借自身扎实的理论知识,依靠复杂的理论计算和一次次充满不确定性的模型测试,来小心翼翼地摸索出那个最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