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察相篇(六)(2 / 2)

借古鉴今 忙种 1245 字 2天前

- 发现潜在信息:注意证人在描述事件过程中的细微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当证人不自觉地皱眉、叹气或轻微摇头时,可能暗示其对所陈述内容存在疑虑或有未说出的隐情。

法官审判

- 辅助判断陈述真实性:法官在庭审过程中,可观察双方当事人、律师以及证人的言行举止。例如,当事人在陈述关键事实时是否面不改色、言辞恳切,还是会出现表情不自然、语速异常等情况,以此辅助判断陈述的真实性。

- 把握庭审氛围和各方情绪:通过察相了解庭审中各方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有助于法官更好地掌控庭审节奏和氛围。如发现某一方情绪过于激动,可能需要及时进行安抚和引导,以确保庭审的正常进行。

司法心理评估

- 评估犯罪倾向:专业的司法心理评估人员可以通过对个体的外貌特征、行为举止、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观察,结合心理学知识和经验,对其犯罪倾向进行初步评估。例如,某些具有反社会人格特征的人,可能在表情、眼神和行为上表现出冷漠、无视规则等特点。

- 分析心理状态与案件关系:评估犯罪嫌疑人或证人的心理状态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关系。例如,判断嫌疑人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犯罪或影响证言可靠性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察相在司法领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唯一依据,还需要结合其他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判断。

以下是一些察相篇相关理念在司法领域应用的成功案例:

古代案例

- 范纯仁断毒杀案:范纯仁在审理宋儋年案件时,通过观察尸体“九窍流血”、眼睛突出、舌头腐烂、皮肤发黑等特征,判断其为被毒死,进而查明是宋儋年的小妾在其酒杯中下毒。

- 元绛断奸情谋杀案:元绛审理一起奸情案件时,通过观察嫌疑人的表现以及妇女在堂上的反应,判断出妇女与和尚通奸并谋害亲夫,最终使奸夫淫妇受到法律制裁。

现代案例

- 检察官通过察相变更罪名:在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案件中,检察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朱某时,观察到他在听到罪名被变更后情绪激动,大声质问。检察官耐心向他释法说理,朱某的情绪逐渐缓和,最终自愿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检察官通过察相,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成功进行了释法说理和罪名变更。

- 法官通过察相识别虚假陈述:在一些民事案件中,法官会观察当事人在陈述事实时的表情、语气、眼神等。例如,在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中,一方当事人在陈述关键事实时眼神躲闪、语气不坚定,法官结合其他证据,对其陈述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最终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当事人存在虚假陈述的情况,维护了案件的公正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