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心智与激情或许超过今人,只是他们的视野有限。
于是,在杜皓的种种奇思妙想中,有一个护心镜的设计吸引了杨明的注意。
原来古代铠甲上尚未出现护心镜这类装备。
尽管对于这种设备的意义尚不完全了解,但在经过一系列力学原理与物理光学分析后,杜皓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尽管有些复杂晦涩,杨明也终于明白了其中一些关键点。比如说,这不仅是一件物理防御武器,还可以成为某种法术防护手段,并且与祈福咒语“大庇佑术”相联。护心镜的背面可以雕刻各类象征图案或神兽形象,以此给予佩戴者心理上的支持与保护感。这一发现让他立刻着手在沔水山庄批量生产铜制护心镜。
至于这些铠甲是否能真的如预期那样发挥效用?杨明决定暂且相信这一点。
当所有改造完成后,关羽得知情况却没有干涉——他认为不必为了这件小事烦恼,生怕影响父子关系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杜皓仍沉浸在关于反射定律讲解和图解之中:
“各位看,光路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如此利用于日光的话……”
但现场已经陷入了一片静寂中。
杜皓还在滔滔不绝,其他人却无语凝噎,彼此互相对视。
在这沉默里,“饶了我吧……!”的目光似乎弥漫整个空气之间。
而在遥远北方曹营之内,朱氏父子正密议军情:
朱武(原文:朱灵)康复良好,在确认只有儿子朱俊(原文:朱术)留守帐内后说道:“计划进展如何?”朱俊如实禀告后,他点头应允并安排后续事项。随后,又开始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给年轻人。
另一边,在广水峡谷,诸葛瑾指挥士兵伏击敌运粮队伍。虽然起初行动颇为顺利取得初步胜利后,诸葛瑾立即下令避免继续追杀以防落入更大陷阱,确保成功摧毁粮食供应的同时保存自身实力以待下次战机。
这样多线交织着,故事在各个场景中逐步展开并持续发酵着……
在广水县那山高林密、涧深泉清的“三潭毓秀”地区设下伏兵,掠夺敌军的粮草。
诸葛恪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但由于情报的真实性尚不确定,此番他仅带少量兵力进行突击。
自从安陆城起程后,关麟一直忧心忡忡,生怕诸葛恪有什么意外。他不仅担心失去这颗“蓝田玉”,更无法向诸葛亮交代。因此,当看到远处诸葛恪凯旋而归的队伍时,关麟惊喜交加,连忙招呼张星彩和士武一同下城楼迎接。
诸葛恪神采奕奕,率领军队胜利归来,并押回几十车粮草及俘虏。见到关麟,他笑着下马行礼:“遵公子指令,擒获敌人三十七人,粮草三千余斤,我军未失一人。”
关麟连忙扶起诸葛恪,“辛苦你了,元逊。”
拉着他走进衙署时,诸葛恪小声提醒道:“现在我们可以确定朱灵真的已经归顺了吗?”
关麟沉思片刻,轻声回应:“一次行动不够证明什么,再观察几次再说。”
一旁的东吴将领骆统见诸葛恪风光得意,心里不是滋味儿。他与诸葛恪年纪相仿,但自己仍然未能崭露头角。
鲁肃随即赞扬道:“元逊在江东难获重任,但这里不同,在荆州这样的年轻人能够展现自己的才能,实乃年少有为。”
听到这番夸赞,骆统闷声道:“若是我也能做到……”
他的声音很低,连鲁肃也没听清楚:“公绪你说什么呢?”
骆统赶忙改口:“元逊果然是名门之后,能文能武,家族底蕴深厚。”
“你是羡慕他吧?”鲁肃看透了骆统心思。
“不是……”骆统皱唇无语。
“不必隐瞒,跟随着这位公子,元逊前途无量,甚至我也艳羡啊。”鲁肃凝望关麟的身影说道。
在于禁营帐内,他正在研究地图。
这时,副将董衡拖着另一名被捆绑得严严实实的军官闯入,惭愧地下跪请罪:“属下运送粮草却遇袭,广水县三潭处丢失百辆粮食,并损兵员,愿受处罚!”
于禁连忙扶起董衡:“已有所闻,此系敌袭所致,非战之过,暂且休息,再来运输。”
然而董衡仍有忧虑:“可是敌人知道了我们的弱点,关麟或许再次袭击我们。”
于禁笑道:“将军务必谨慎,遭遇拦截时不要硬拼。些许粮食就送给他,自保要紧。”
如此态度令董衡感到迷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