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2 / 2)

那一夜,整个军营中充满了疲惫与匆忙,周遭的人和事仿佛陷入了无尽的混乱。

次日清晨,敌军尚未有时间休整,孙某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他立即下令出击,而对面毫无防备,很快就被击溃。这一仗让胡将军声名狼藉,他的位置也被另一位武将吕将军取代。

众人听关公子讲到这儿,不由疑惑纷纷:究竟华雄是死于谁之手?是因为战斗失利被对方所杀吗?还是因为别有用心,吕将军策划的一场阴谋?

“你们不妨思考,真正斩杀华雄的究竟是谁?是当时英勇奋战的那位将领,还是背后步步紧逼的智谋家?”关麟不慌不忙地解释。

这使得在场的每个人心头都泛起一片新的涟漪,诸葛恪等人无不震惊。

貂婵和另一名叫灵雎的女子也不由得愣住了。谁能想到,在那关键之战背后还有这么复杂的情节?

除此之外…

貂婵在心里暗暗感慨:

——『这确实符合夫君的心思…』

而灵雎则默默想着:

——『父亲真如传说中的这般有计谋么?』

关麟继续说:“其实,关羽斩华雄的故事不过是为了增强士气,美化先父的形象,但我可以说,在这个事件里,并不是先父承认的事。”关麟娓娓道来整个“阳城之战”,犹如亲自参与般生动形象。

诸葛恪追问道:“所以照你所说,吕将军应该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人了,不像故事里描写的那个莽撞大汉。”

此时,关麟的目光似乎在寻找答案。

他在用眼睛询问貂婵,吕布到底是何等人物?是不是像传说中那样只是一介武夫?想必貂蝉应该比他知道得多吧!

口中虽这么说:“吕布当然有其过人的智慧,世人才知道他的武艺无双,谁知道他内心的智慧呢?”

随后,关麟又提到一些吕将军的巧妙安排,诸如在袁绍麾下时,曾巧施脱身之策、投靠张杨时成功说服对方,这些事实足以证明他不只是个蛮勇之人。

听到这里,不仅灵雎感到心头一暖,貂蝉也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

对于灵雎而言,这种来自外人对她敬爱的父亲的认可,显得异常珍贵,令她在心底萌生了难以抑制的好感。

貂婵也不禁暗想:“如果关云长先生早些年能遇见夫君,他们是否会成为知己呢?”

当话题转到义子问题时,所有人不由得一阵沉重,这是吕布一生中的重大污点,背负了诸多负面名声。但关麟进一步解说了吕布的处境,指出即使为义子也不见得受重视的事实,让听众惊讶不已。

而在桥上的另一端,王粲的说书正在进行。“尘土飞扬,飞龙旗、飞虎旗、飞豹旗下,一面大督旗帜招展。”

关麟的解说则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比起老调重弹,更多人好奇于这位年轻公子所揭示的新史实。

“董卓的六位中郎将中有五位统兵统领,吕布却是其中唯一一位没有统兵权的人物。原因在于,无论从资历、关系还是实力上来看,吕布远逊于其他几位大将。”

关麟继续讲解着这五个统领的人物背景,并详细解析他们各自的特殊之处,引发了一连串惊愕之声,也让人们对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有了重新的理解。

这一刻,每个人都陷入深深沉思,这场历史揭秘似乎揭开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

林飞急忙改口道:“这段期间在西北负责开垦农田和兴修水利的是董越。这是袁氏的粮仓,吕布如何能比?第四个统领是董超,就说他姓董这一点,就已经地位高于吕布了。所以,剩下最后一位统领赵文,也就是被吕布用计取代的那个。”

“因为这个……民间总是说袁绍把吕布当作义子,情同亲生父子,这话……我听着只是笑而不语……‘亲父子’简直像是虫蛀的一样空洞!要不是因为吕布掌握了并州军队,他在袁绍心中的位置可能都不知道有多低呢。即使后来吕布杀了袁绍,这远算不上是恩将仇报,这样的‘恩’并不值得多说!”

随着林飞这一番话,越来越多的人围聚在这里听他讲述。反而得胜桥下显得有些冷清……

貂蝉不由得抿起了嘴唇。

——『张公子怎么如此支持那吕布』

孙灵也不可思议地看着林飞。

——『能够这么为父亲辩解的……张公子还是第一个吧!』

孙灵忍不住想把林飞面前的毒酒拿走,但最终强烈的使命感战胜了她的同情。她凝视着林飞:

——『要是你不叫关羽的儿子该多好』

正在孙灵与貂蝉思索之时,一个嘹亮的声音传来,“哪个不务正业之人竟替‘三姓家奴’吕布说好话?可笑至极!”

人群让出一条路,原来热闹场面引起了桥上说书的陈平的关注。作为“八俊”之一的陈平从未见过林飞。

作为汉朝末年的重要学者,哪怕如今已经降于新朝,话语中的傲慢依旧不减。

“辩论?”林飞迎上陈平的目光笑道,“我没有为任何人说话,我只是阐述事实。”

陈平言辞激烈,“为了一己私利背叛主君,吕布是三姓家奴,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岂容你以伶牙俐齿为其争辩?”

“三姓家奴?”林飞吟诵道。

“哈哈!”陈平大笑道,“他本姓吕,来自并州九原,此为第一姓;投身丁元认其为义父,成为第二姓;后又投向袁绍弑主叛逃,是为第三姓。最后又弑杀袁绍,恩将仇报,如此行径,舍吕布莫属!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当然受到世人的唾弃,就是死上一万次也不足过!”

林飞转头望向貂蝉。果然如他所料,此时貂蝉面色苍白、浑身发抖,显然被“三姓家奴”一句句戳中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