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加深自己在朱茂林心中的地位和分量。
跟帅府大酒店那边,对刘英的操作类似。
借力打力。
朱茂林爬的越高,在市酒厂地位越高,在大的改革方面,话语权更重,到时自己能借对方手挖取蛋糕的份量越大。
刘英,朱茂林等人,就是他手中的勺子,他尽可能的将勺子做的更大。
“那就多谢了,有你提前联系,我再跟茅台厂那边说,把握更大。”朱茂林说道。
一些难缠,想不出头绪的事,在陈浩的分析下,如同拨云见日。
“你跟我联系紧密,这事肯定瞒不过你老丈人,你不怕他跟你之间生出嫌隙?”朱茂林问道。
陈浩给他西瓜的时候,童永昌脸色很难看。
要说陈浩懂人情世故,跟童永昌的关系很差,要说不懂,在茅台厂,还有自己的问题上,心里却很有数。
“人跟人之间相处,应该是投桃报李,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陈浩道。
“在这样的前提下,相处才会和谐,才能长久,如果只是仗着身份,尤其是长辈之类的身份,违背这个原则,肯定不对。”
他看着朱茂林,“不会,能力不行,都是正常的,都能理解,可如果不会,能力不行,偏要扭捏矫情,就不对了。”
朱茂林没做评价,轻笑了两声,陈浩这个话也不知道是说童永昌,还是在点他。
表面看在说童永昌,可好像是在点自己,只不过童永昌是作为反面,而他则是作为正面。
“后面我还会来市里,生产队的瓜果不少,会给朱科长带些,朱科长该跟市酒厂的领导多走动,平常时候有些好吃的,好玩的,好喝的,时刻想着领导才成。”陈浩道。
“也可以给报社的记者,主编送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写好条程,贴到厂里,行业的一些思考,岗位上的一些见解,可以发表到报纸上。”
“你刚说参考外国的一些标准规范,这个怕是不行吧,虽说跟前几年比,风气开放了些,可涉及到外国的东西,还是很敏感。”朱茂林问道。
西方的经济制度,在一段时间内是被批判的。
大学停止招生的那几年,国内甚至停止了向国外派留学生。
哪个知识分子家里搜出国外的书籍,甭管是政治,经济,还是医学,少不得被批判。
这几年气氛松了些,可造成的影响,产生的冲击,好多人还心有余悸。
“必须加上国外的标准规范,而且还要着重的写。”陈浩道。
他看着朱茂林,“朱科长你如果实在担心,可以先搜集相关的资料,先在家里把稿子写好,多写几篇,等年底的时候再发表到报刊上。”
“信我的,你产品检验科科长的位置肯定不会是终点,说不定明年,你肩膀上的担子就会加重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