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友谊铁路
1963年12月,伊斯兰堡的冬日暖阳洒在外交部大楼的白色外墙上,将那些精美的伊斯兰风格雕花映照得格外清晰。会议室里,巴巴羊的外交部长拉希姆正小心翼翼地抚平协议文件上的褶皱,他布满老人斑的手指在羊皮纸文件上轻轻摩挲,生怕弄坏了这份珍贵的文件。</p>
"贵国真的愿意承担70%的修建费用?"拉希姆别在崭新的工作服上,还让妻子连夜绣了一个"友谊号"的袖标。"这可比开军列有意义多了。"他对年轻的副司机说,手稳稳地放在操纵杆上,指关节因常年劳作而粗大变形。</p>
列车穿过郁郁葱葱的孟加拉平原,金黄的稻田像地毯般铺展到天际;爬上海拔5000米的雪山时,车窗外飘起了雪花,乘客们纷纷凑到窗前拍照;驶过葱岭省的戈壁时,夕阳将整列车厢染成了金色。沿途每个车站都挤满了看热闹的群众,有人甚至提前一天就来占位置,带着铺盖在站台上过夜。</p>
在哲孟雄的一个小站,列车被热情的藏族群众拦停了。他们献上洁白的哈达和醇香的青稞酒,非要工人们喝一杯才能走。老周拗不过,抿了一小口,结果被辣得直咳嗽,引来一片善意的笑声。站台上的老阿妈们捧着装满奶渣和糌粑的铜碗,硬塞给每一个经过的工人。</p>
1969年9月1日,友谊铁路正式通车。首列客运列车还没开售,售票处就排起了长队,队伍蜿蜒得像一条长龙。来自西巴巴羊的大学生艾哈迈德排了整整两天,睡在站台的长椅上,终于抢到一张硬座票。"我要去东边看海!"他兴奋地对采访的记者说,眼睛亮得像星星,"从小到大,我只在课本上见过孟加拉湾的照片。"说着从背包里掏出一本破旧的地理课本,翻到画着海岸线的那页给记者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