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家电出口(1 / 2)

家电出口

1959年1月的奉天,寒风呼啸着掠过兵工厂的烟囱。陈樾裹紧军大衣,踩着厚厚的积雪走进设计大楼。他的办公室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十几个技术员抱着图纸在等候。小张正忙着给每个人发号牌,看到陈樾来了,赶紧迎上来。</p>

"陈工,您可算来了!"小张搓着冻得通红的手,"三车间的老周等了快两小时了,说是新式抽水机的密封圈有问题。"</p>

陈樾点点头,哈出的白气在眼镜上结了一层霜。他摘下眼镜擦了擦:"让他们按顺序进来,每人十五分钟。"说着推开办公室的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小张早就生好了炉子。</p>

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农机样品,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陈樾小心地绕过一台微型柴油发动机,在办公桌前坐下。桌上摆着一份新到的《人民日报》,头版报道着毛熊领导人赫鲁晓夫即将访华的消息。</p>

"家电..."陈樾喃喃自语,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他翻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洗衣机、电冰箱、电饭锅..."等十几个家电名称。墨水在纸上晕开,像一朵朵小花。</p>

老周是。</p>

"这位是毛熊轻工业部副部长伊万诺夫同志。"翻译介绍道。</p>

握手时,陈樾注意到伊万诺夫的目光一直往他身后的展品区瞟。那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农机具,但在角落里,小张正带着几个工作人员拆箱——那是他们连夜赶制的家电样品。</p>

欢迎宴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酒过三巡,伊万诺夫终于忍不住了:"陈同志,我听说你们开发了一些...家用电器?"</p>

陈樾装作惊讶的样子:"您怎么知道的?那只是些小玩意儿..."</p>

"能让我看看吗?"伊万诺夫的眼睛闪闪发亮,"我们毛熊家庭主妇也需要解放双手啊!"</p>

第二天,在临时布置的展厅里,毛熊代表团成员围着一台简易洗衣机啧啧称奇。这是用搪瓷内胆和木制外壳组成的半自动洗衣机,靠一个小型电动机带动。</p>

"这个...真的能洗干净衣服?"一位毛熊女专家怀疑地问。</p>

陈樾微笑着示意小张演示。小张往内胆里放了三条脏毛巾,倒入热水和肥皂粉,然后接通电源。电动机发出嗡嗡的响声,内胆开始旋转。</p>

"只需要二十分钟。"陈樾看了看手表,"而且耗电量很小,普通家庭电路就能承受。"</p>

二十分钟后,当小张拿出干干净净的毛巾时,毛熊代表们爆发出一阵惊叹。伊万诺夫迫不及待地问:"产量多少?我们要一千台!"</p>

"还有这个。"陈樾掀开旁边一个木箱,露出一个金属外壳的电饭锅,"自动煮饭,不会糊锅。"</p>

接下来的展示简直成了抢购会。毛熊代表们对每样家电都爱不释手:</p>

-用煤油灯原理改造的安全电暖器</p>

-带机械定时器的简易电烤箱</p>

-手动充电的剃须刀</p>

-利用热管技术的节能电熨斗...</p>

"这些设计太巧妙了!"伊万诺夫拍着陈樾的肩膀,"用最简单的技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创新精神!"</p>

签约仪式上,钢笔在合同纸上沙沙作响。陈樾站在一旁,看着毛熊人签下一笔又一笔订单:洗衣机五千台、电饭锅一万个、电暖器两万台...</p>

"陈同志,"伊万诺夫握着陈樾的手说,"莫斯科见!我们还有很多合作机会!"</p>

回到奉天,陈樾立刻召集了各厂负责人开会。宽大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十几位厂长挤在一起,传阅着毛熊的订单。</p>

"老李,洗衣机交给你们纺织机械厂。"</p>

"电饭锅由五金厂负责。"</p>

"电暖器给锅炉厂生产..."</p>

陈樾像下棋一样分配着任务。有人提出困难:"陈工,电动机供应跟不上啊..."</p>

"沈阳电机厂已经扩产了。"陈樾翻开笔记本,"每月能提供五万台小型电动机,优先保证出口订单。"</p>

散会后,小张忧心忡忡地问:"陈工,咱们自己老百姓还用不上这些家电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