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实验室
1950年1月10日清晨,奉天兵工厂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十几个厂领导围坐在长桌旁,茶杯里的水汽混着烟卷的烟雾,在冰冷的空气中交织成一片朦胧。陈樾坐在靠窗的位置,时不时用手扇开飘到眼前的烟雾。</p>
"同志们,"赵厂长敲了敲桌子,"今天这个会,主要讨论成立专门的武器研发实验室。陈总工,你先说说想法。"</p>
陈樾站起身,把准备好的图纸摊开在桌上:"各位领导,咱们厂的机床已经能满足精密加工需求,是时候把重心转向武器研发了。"</p>
他指着图纸上标注的实验室布局:"我建议把原来的3号仓库改造成实验室,分设设计室、样品室、测试间三个区域。"</p>
主管后勤的李副厂长皱起眉头:"这得花不少钱吧?现在国家刚成立,到处都缺经费..."</p>
"老李,"赵厂长打断他,"陈总工设计的那些机床给国家省了多少钱?现在要搞武器研发,咱们可不能拖后腿!"</p>
陈樾赶紧打圆场:"李厂长的顾虑有道理。其实改造费用不会太高,主要是添置一些测量仪器和试验设备。人员方面,我建议先抽调10名技术骨干,再配30名后勤保障。"</p>
会议开了整整一上午。当讨论到实验室保密级别时,保卫科张科长拍案而起:"必须按最高级别!现在南边还有残余势力,毛熊那边也虎视眈眈..."</p>
"张科长说得对,"陈樾点头,"实验室所有人员都要经过严格政审,进出实行双人双锁制度。"</p>
最后,会议一致通过成立实验室的决议:陈樾任技术负责人,赵厂长亲自抓后勤保障,孙团长的保安团负责外围警戒。</p>
散会后,赵厂长把陈樾叫到办公室:"陈总工,实话说,我对武器研发一窍不通。这摊子事,可就全指望你了。"</p>
陈樾笑了笑:"厂长放心,我已经有初步计划了。"</p>
1月13日,改造一新的实验室正式挂牌。原来的仓库被粉刷得雪白,墙上贴着"保守机密,慎之又慎"的标语。十名精挑细选的研究员整齐地站在门口,其中就有张卫国和林秀兰。</p>
"同志们,"陈樾站在台阶上讲话,"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实验室的节。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路。</p>
"进来。"</p>
门开了,是林秀兰,她手里捧着几页纸,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陈总工,我...我对不起组织的信任..."</p>
陈樾吓了一跳:"出什么事了?"</p>
原来,林秀兰在测绘一支鹰酱制m1911手枪时,不小心把击针弄断了。这种精密零件当时在国内根本没法修复。</p>
"就这事啊?"陈樾松了口气,"弄坏设备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吸取教训。来,我教你怎么办。"</p>
他带着林秀兰回到实验室,把断掉的击针放在显微镜下:"看,断裂面在这里。我们可以重新设计一个加强型的..."</p>
林秀兰破涕为笑:"陈总工,您不骂我?"</p>
"骂你干嘛?"陈樾一边画图一边说,"我当年在...呃...在学校时,弄坏的设备比你多多了。关键是要弄明白为什么坏,怎么改进。"</p>
这件事很快在实验室传开。大家发现,在陈总工手下工作,只要认真负责,不怕犯错。这种宽松的氛围让研究员们更加敢于尝试和创新。</p>
1月18日,陈樾检查各组的测绘成果时,发现了一个惊喜——张卫国小组不仅完成了三八式步枪的测绘,还提出了一项改进建议。</p>
"陈总工,我们觉得这个弹仓可以改成弧形,"张卫国指着图纸说,"这样装弹更顺畅,还能增加两发容量。"</p>
陈樾眼前一亮:这不就是后来aK47的弹匣设计吗?这些年轻人果然有天赋!</p>
"好主意!把详细设计图画出来,我们找时间试制一个样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