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林黛玉的小丫环(12)(2 / 2)

因为雍正即位当年就取消了贱籍制度。</p>

雍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统计清理贱籍人口,比如乐户、伴当等等。</p>

给予他们良民身份,从此他们的了子女就可以上学、参加科举,拥有房屋和土地。</p>

再也不用世代为奴了。</p>

包括宫里的宫女也一并遣散恢复了平民身份,这事儿她可是亲身经历过的。</p>

而且史书中也有明确记载。</p>

不是她到了大清规劝雍正得到的结果,是人家历史上本来就这么做的。</p>

雍正对民生十分重视,对公平社会也有很高的追求。</p>

是位难得的君王。</p>

所以像史湘云这种中年被抄家充入教坊司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明显借鉴前朝。</p>

算了,解决眼下吧。</p>

贾府的家生子一般都是一大家子整整齐齐被其他府里买走了。</p>

毕竟大户人家出来的下人,才能、技艺、眼界、见识还是有的,不愁卖。</p>

剩下的散碎丫环,长得好的就不多了,也没有青楼来买人。</p>

顾七七就不多参与了。</p>

但是林红玉得买下来。</p>

因为她是贾芸喜欢的人,如果任其和家人一同被买走,等贾芸被放出来,再想赎出来就难了。</p>

贾芸和贾府牵连不深,应该很快就会被放出来。</p>

林红玉和林黛玉名字只差一字。</p>

所以林红玉为了避讳黛玉和宝玉的玉字就改叫小红了。</p>

小红并不普通的,是贾家下人中难得的清醒人。</p>

她身上的很多品质更接近现代女性。</p>

比如:善于攀附、不受束缚、有远见、有作为。</p>

她爹就是贾府大管家林之孝。</p>

而林之孝也不普通。</p>

甚至有学者猜测他是前太子家出来的管事。</p>

曹雪芹起名字都是有讲究的。</p>

林红玉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p>

反而是林黛玉命运的镜像组。</p>

林红玉中的‘红’字,与绛珠仙草中的‘绛’字,可谓同源。</p>

都代表红色。</p>

而黛玉的‘黛’字,却代表着青黑色,与红色形成了色彩上的鲜明对立,预示了黛玉悲剧的宿命。</p>

林红玉代表着世俗成功,林黛玉代表着理想幻灭。</p>

两者共同构成了‘千红一哭’的主题。</p>

还有可怜的傻大姐,老太太身边做粗活的,性格极好,乐观开朗,在哪里做活不是做活,顾七七不舍她太辛苦遭罪就也给买了下来。</p>

她算发现了,早先被撵出府的下人结局还好,只要不趟贾府抄家这趟浑水,结局只会比之前强。</p>

像平儿、袭人这些大丫环或说是房里人,并不在这次拍卖之列。</p>

今天拍卖的就是啥事不沾的小丫环和之前被卖的家生子。</p>

顾七七带着两人回了小院,又是一番哭诉不提也罢。</p>

趁着晚饭后,睡觉前,顾七七问起了黛玉打算。</p>

“姑娘有没有想过将来的打算?”</p>

黛玉明显没想到这么多,还有些发愣:“打算什么?”</p>

顾七七只好说得明白些:“想到哪里定居?金陵?姑苏?还是京城?”</p>

黛玉一听是这个打算,就想哭:“天大地大哪里是我的容身之所啊?”</p>

雪雁在边上也听得难受。</p>

“金陵是贾家的祖地与我何干,姑苏老宅、田地也早没了,回去能住到哪里?”</p>

雪雁也一脸悲戚的跟着点头。</p>

“京城?我在这里生活了这么许多年,连贾府大门都没出几次,同样陌生得很。”</p>

语毕又神情低落了起来。</p>

顾七七也跟着叹气,这真是哪哪儿都去不得。</p>

“姑娘,我说说我的想法,你听听,如何?”</p>

黛玉用浓重的鼻音道声:“好。”</p>

“金陵就像姑娘说的是贾家祖地,跟我们无关,除非姑娘还想嫁给宝玉,姑娘如何想的?”</p>

黛玉惊恐地望着顾七七一阵失语,半天才反应过来了。</p>

“不必了,我用眼泪还尽了这份情,后半生只属于我自己,我们的缘份已尽。”</p>

顾七七点点头,没糊涂就好。</p>

不然她还要想办法给黛玉科普近亲结婚的害处二、三事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