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渐起
刘晔和鲁肃更是面露激动之色,原因自然是一目了然。</p>
成德乃是刘晔的家乡,而鲁肃的家乡正是东城。</p>
刘封对战略计划的调整,无形中加大了东城这一路的重要性,这也给鲁肃和刘晔带来了更大的立功机会。</p>
刘备对于鲁肃和刘晔的器重和信任,让他们忠谨之心溢于言表,想要立功之心是怎么压都压不住了。</p>
尤其是鲁肃,决心回去之后就再去书信,催促周瑜。</p>
做大事怎能如此犹豫不决。</p>
********</p>
这一日,舒县中的周瑜被族长周崇召见。</p>
周崇乃是周景长子,是周瑜父辈一代里的长兄,周忠的亲哥哥,周尚、周异的从堂兄,曾任甘陵相。</p>
在周景死后,继承周景的爵位安阳乡侯。</p>
在党锢之祸愈演愈烈之后,辞官归隐,居于乡中。</p>
袁术曾多次征辟,却为其所拒。</p>
对于周家来说,周崇的发言权是相当大的。</p>
周瑜突然被周崇叫来,也是有些发懵,不知道自己这位伯父族长找他会是什么事情。</p>
周崇年纪已经很大,年过七十,头发斑白,连牙齿都掉落了半数,已经食不得肉食,只能靠稀粥和人乳为食。</p>
周瑜到房间后,发现伯父居然点着脑袋打起了瞌睡。</p>
可能是年纪大了,容易困倦,时不时的就会睡过去。</p>
面对熟睡的周崇,周瑜只能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不敢打扰对方的休息。他甚至连坐都不敢坐下,一直安静的站立着,等待周崇苏醒。</p>
好在周崇这次瞌睡并不久,只是一盏茶的时间就醒了过来。</p>
“公瑾来了啊。”</p>
周崇看见周瑜后,露出了参差不齐的牙床,冲着周瑜笑着摆了摆手:“且先坐吧,坐下说话。”</p>
“是,伯父。”</p>
周瑜谢过周崇,老老实实的坐了下来。</p>
如果说周瑜在周尚这个叔父面前还敢据理力争,但到了周崇跟前就要老实多了。</p>
周崇不但是现存辈分最高的周家长辈,同时还是族长,本身又是历任两千石,还承袭了周景的安阳乡侯的爵位。</p>
不论是从威还是从孝上来说,饶是周瑜堪称周家。</p>
周道则更向军旅一道发展,此时负责掌管家中剩余的部曲。</p>
“公瑾,我正要找你。”</p>
周道要年长周瑜十来岁,身后的长子周峻都已经年满十六了,比周瑜也小不了几岁。</p>
周瑜坐在案几边,闻言回头询问道:“兄长何事?”</p>
“刘府君发来诏令,命我周家出部曲八百人,筹措粮食三千石,大车二十辆,拉扯的牛、马四十,还得再招募青壮一千五百人。限期半月,不得有误。”</p>
周道坐了下来,拳头狠狠的砸在案几上,愤愤道:“他是把我周家当成鱼腩了不成?”</p>
周峻默默的站到父亲的身后,作为晚辈的他,可没啥资格随意开口。</p>
“哦!?”</p>
周瑜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何时来的消息?”</p>
“就在刚才。”</p>
周道没注意到兄弟的异样,自顾自的抱怨起来:“月前的要求就已经相当沉重,此时还要加码,这是要把人给逼死吗?”</p>
月前时,刘勋曾下派过一次任务,筹集兵丁粮草。</p>
当时给周家的安排是部曲五百人,粮食两千石,车马十驾,青壮八百人。</p>
周家这边刚凑了个大半,居然又来加量了,还一口气增加了五成以上。</p>
周家倒不是真凑不出来,可按照刘勋的时间要求来的话,必定会伤筋动骨。</p>
可周家就在舒县里,舒县可是庐江郡的郡治所在,刘勋可就在城里看着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