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孙策忧心(1 / 2)

孙策忧心

孙策忧心</p>

这下可就连吴景和徐琨都有些坐不住了,南下方针早就在冬日间就定好了。</p>

本以为孙策召集大家过来是为了最后查遗补缺,看看有没有南下进攻的好点子。</p>

可现在孙策突然说要掉头去打丹阳北部,这怎么能不让堂上众人神情大变。</p>

徐琨看看吴景,又看看程普,最终视线落在孙策身上。</p>

孙策的神情却很是坚定,完全没有退缩的意思。</p>

这让徐琨非常不解。</p>

徐琨的性格较为直率,而且他的地位也决定了他有直率的资格。</p>

眼看着吴景和老臣们都没有贸然开口,徐琨耐不住性子,和交趾的通道。西征牛渚,太过弄险,成固然可喜,一旦受挫,立时进退两难,困守吴地半郡。”</p>

“到那时候……”</p>

吴景神情凝重道:“困守孤城的可就不只是征虏他们了。”</p>

孙贲此时被袁术表奏为丹杨都尉,代理征虏将军,吴景称他一声征虏也是尊敬。</p>

吴景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而且说的还很委婉了。</p>

其实大家都能看的出来,一旦西进失败,别说厉阳的孙贲了,就是吴地的孙策都只剩下等死或是投降这两条路了。</p>

孙策也不能否认吴景话里的推断,他颇为心烦意乱的站了起来,在堂上转起圈来。</p>

其他诸将面面相觑,小声的议论了起来。</p>

“伯符,依我之见,咱们还是继续南下,你修书一封,好好劝劝征虏、征南他们。”</p>

此时,孙香也被袁术表奏行征南将军。</p>

不过同刘封这个正牌子的征南将军比起来,孙香的含金量可就低太多了。</p>

事实上这也是交通闭塞的结果,袁术的表奏又不会真送去朝廷中枢,天子朝廷也不可能特地避开袁术的表奏。</p>

不过这一点,又给了徐州征伐袁术新的口实。</p>

“玉彰所言甚是有理。”</p>

程普、黄盖、韩当、陈武等部将纷纷进言,支持徐琨的意见。</p>

孙策此时转回了上首位重新坐了下来,正色道:“我意前往厉阳,亲自劝说两位堂兄。”</p>

“伯符!”</p>

“少主”</p>

“将军!”</p>

一时之间,堂上众人再度惊慌失措,不可置信的望向孙策。</p>

孙策却是沉稳如初,抬手止住众人道:“诸君所言,我已尽知。南下征伐计划不变。”</p>

听到孙策放弃改变计划,众将心中一松。</p>

没等他们高兴,孙策却是继续说道:“过江往厉阳一行,我也是势在必行,我心意已决,还请诸君不必多劝。”</p>

说完之后,孙策率先起身,离开了堂上,只留下炸开了锅的诸将。</p>

吴景神色有些难看,可他却是最能理解孙策的人。</p>

平心而论,如果厉阳是他吴景的两万宗亲,他也绝对会过江一晤,说服对方保存实力,退过江东的。</p>

转入后堂的孙策也是神情凝重,他有一个预感,觉得这次徐州军一定会南下,甚至可能连同江东,江北一起扫灭。</p>

因此,他必须要团结起孙家一切的可用力量。</p>

如果能得到孙贲、孙香这两万人,那他在江东顶住徐州军过江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甚至还能一边阻击江东军,一边继续南下扩张。</p>

唯有如此,才是孙家眼下的最优解。</p>

可孙家的最优解,却未必是吴景、徐琨,程普、黄盖等人的最优解。</p>

因此,孙策面临这些人群起反对,也只能退让半步,保持南征不变,来换取接应厉阳孙家余部的机会。</p>

头疼的人不只是孙策一个,他弟弟粉丝,未来在合肥追着大魏吴王跑了全场的张八百此时也头疼不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