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魂大法(合章5K5)
“这,这确实没有尸僵”</p>
老礼官浑身颤抖,何止是没有尸僵,他甚至发现苏曜的肌肤也依然保持着弹性,面色毫无灰败的死气,若非没有呼吸和心跳,简直就像是睡着了一般。</p>
“这这不合常理啊!”</p>
老礼官哆哆嗦嗦的,表现一点都不比自己的徒弟好上多少。</p>
要知道,他跟死人打了整整四十年的交道,见过的尸体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却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状况。</p>
小吏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凑近:“师傅,我听民间有传闻,说唐王乃是天将下凡,会不会.会不会是假死?”</p>
“假死?!”</p>
老礼官猛地打了个寒颤,浑浊的眼珠瞪得溜圆。他下意识地伸手探向苏曜的鼻息,又触电般缩回——那冰冷的触感分明是死人才有的温度。</p>
“不不可能.”老礼官喃喃自语,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但确实确实有古怪.”</p>
师徒二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p>
“动作快点!明日就是头七,务必让唐王走得体面!”</p>
蔡邕的声音由远及近,吓得师徒二人慌忙站直身子,装作正在认真工作的模样。</p>
吱呀一声,房门被推开,蔡邕带着几位礼部官员走了进来,目光落在苏曜身上顿了顿,见其面容与生前无二,还道是这两人工作得力,简单夸了两句然后就长叹一声,先行吊唁起来。</p>
对于唐王苏曜,蔡邕非常敬重,从未因他出身与年纪而有所轻慢。</p>
这位年少的将军不计前嫌,重用自己这个董卓余党,还把如科举等重大工作交给自己来做,让他一步步走到了如今礼部尚书的位置。</p>
甚至,连自己的宝贝女儿都同样得到重用,负责女学事业,每天都过得充实又快乐,每次回家,蔡邕都能从女儿口中听到对唐王的赞誉与崇拜。</p>
不得不说,望着女儿那副几乎冒着星星的眼睛,再想到每次一给她提及女大当嫁的事情,女儿就总是以“公务繁忙”为由推脱,眼神却总是不自觉地飘向唐王府的方向,就让蔡邕心中不由得怀疑,会不会是唐王偷走了女儿的心?</p>
然而,现在一切都结束了。</p>
“唐王啊唐王”</p>
蔡邕望着苏曜的遗体,心中百感交集。</p>
就在他吊唁结束,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那老礼官扑通跪地喊住了他:</p>
“蔡尚书,唐王遗容风采依旧实在非下官之功”</p>
“嗯?你这是什么意思?”</p>
蔡邕眉头一皱,敏锐地察觉到老礼官话中有话。他挥手示意其他官员退下,待房门紧闭后,严肃问道:“唐王遗体究竟有何异常?”</p>
“遗体么”</p>
老礼官咬了咬牙,终究不敢隐瞒,颤抖着身子将之前他们的发现一一道来,把蔡邕听的是心惊肉跳。</p>
“下官在这丧葬行当摸爬滚打四十年,别说寻常富贵人家就连真龙天子咱也送走了好几个了,可从未见过如此蹊跷之事。”</p>
“下官闻蔡尚书博学广闻,见识远非我等可比,还望大人能指点迷津,看看眼下该如何是好。”</p>
蔡邕神色凝重,在房中来回踱步。他摩挲着胡须,脑海中飞速思索着各种可能。</p>
古籍中,确实记载过一些奇人异士死后尸身不腐的传说。</p>
唐王横空出世,武艺绝伦,短短三年间便挽天之将倾,重造大汉,民间素有其乃仙人在世或天将下凡的说法。</p>
或许,这等奇人本就不该以常理度之?</p>
不过,蔡邕也不敢擅自判断,他一边严令两人不得外传此事,一边也不敢立刻打扰女帝陛下,而是先派人去城中医学院,请来华佗和张仲景,让他们亲自验尸,查看是否会回转余地。</p>
华佗与张仲景匆匆赶到唐王府,在蔡邕的引领下进入停放遗体的内室。两位神医仔细检查后,脸上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p>
“脉象全无,却肌肤如生.”张仲景轻抚苏曜的手腕,眉头紧锁,“这绝非寻常假死之症。”</p>
华佗则取出银针,在苏曜周身要穴试探:“奇哉!经络虽无生机流动,却也不见丝毫僵化。”他忽然压低声音,“蔡尚书,此事恐怕非医理可解。”</p>
蔡邕心头一震:“二位的意思是”</p>
“唐王非常人。”华佗目光炯炯,“老夫行医数十载,见过西域高僧浴火坐化结丹,也闻南疆巫者假死还阳。但唐王这般倒像是魂魄暂离,肉身犹在等待归位。”</p>
眼见话题走向玄学,蔡邕一时也是没了主意。</p>
在这个时代,神鬼、谶纬以及长生求仙之说大行其道,蔡邕虽是儒门子弟,深知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这些玄妙之事自然也并非全然不信。</p>
就在几人商议的时候,显然他们的小动作没有瞒过锦衣卫的眼线。</p>
得知蔡邕秘传两位神医到了唐王府后,女帝万年当即放下了一切手边事务,匆匆赶来。</p>
“朕闻两位神医到了,莫非唐王的事情还有转机?”</p>
万年人未到声先至,随着内室的大门轰然打开,几人吓了一跳,慌忙行礼。</p>
面对女帝的逼问,几人只能实话实说。</p>
万年听过之后眼睛顿时亮起了希望的光芒,立刻就下令停止一切丧葬准备,好生保管苏曜遗体,在搞清发生什么前任何人都不接近。</p>
“陛下不可啊!”</p>
蔡邕面露难色,叩首说:</p>
“唐王仙逝的消息已通传全国,明日便是头七大祭,若此时贸然中止,不但难以向天下臣民交代,更恐引发朝野动荡。”</p>
“洛阳城中,百姓已自发筹备祭品,各地诸侯与藩属使臣也日夜兼程赶来吊唁,如今骤然生变,该如何平息众怒?怕是只会让人觉得反复无常啊。”</p>
“可是——”</p>
万年激动的握拳:</p>
“难道就为了这所谓的交代,你们就要让朕在明知唐王还有一线生机的时候将他活活下葬吗?!”</p>
“陛下莫急,臣等绝非此意。”</p>
看着万年那如同要杀人的目光,蔡邕连忙解释。</p>
蔡邕建议,他们大可以一边照常举行头七祭奠,一边紧急召于吉和左慈等个各路能人入宫查探,暗中寻找办法。</p>
如此一来,若是事无转机,那一切流程都继续准备,也不至于怠慢了唐王的身后事,若是事有转机,唐王真能回魂,那么到时候再昭告天下,这样不但更加稳妥,而且还更能彰显唐王的神异之处,让天下人更加敬畏。</p>
万年皱眉:“左慈和于吉?”</p>
“没错!”</p>
蔡邕连忙解释:</p>
“此二人乃天下有名的方士,身怀异术奇技。”</p>
“其中左慈精通炼丹之术,明五经六甲,兼通星纬,据传有役使鬼神之能,而于吉则常年在吴会间周旋,擅符水治病,在民间颇有声望,传说他能呼风唤雨,通晓阴阳之变。”</p>
“若唐王真如二位神医所言是魂魄暂离,或许他们能有办法解此困局。”</p>
万年先是一喜,然后又担心:</p>
“这些方士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如今事态紧急,如何能寻得他们来?便是那吉若如蔡卿所说也远在吴会之间,这一来一回,夫君他.”</p>
万年话音没落,却见面前三人露出了笑脸。</p>
不待万年询问,蔡邕便抱拳说:“陛下可还记得京师新设的格物院吗?”</p>
万年怎么可能不记得?</p>
那格物院乃是苏曜在去年征讨袁术前就开始筹办的机构,据说后来大放溢彩的火药便是格物院的成果。</p>
而在平定了益州后,苏曜更是每天没事就往那边跑,与里面的人捣鼓些新奇的发明机关等等。</p>
不过万年政事繁忙,倒从未关注过里面都是些什么人在,还以为都是些不受主流待见的墨家子弟。</p>
“莫非.”</p>
“没错,唐王建格物院,广召天下能人异士,除了擅长机关的墨家子弟外,还有很多研习金石之术的道士和方士等等。那左慈与于吉二人,如今便正在其中任职。”</p>
万年闻言大喜:“速速宣他们前来!”</p>
格物院既是苏曜所建,其选址位置就离唐王府颇近,很快两人便双双赶来。</p>
然而,面对苏曜这个症状,这两位大能实在也是束手无策。</p>
诚然,两人在各自的领域,造诣极深。</p>
但是,通鬼神、修长生、活死人这种事情,外人吹吹也就得了,他们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本事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