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统计司挂牌,都察院上马,寒门世家(1 / 2)

统计司挂牌,都察院上马,寒门世家争破头皮(合5K8)

“农为国之本,土地改革,事关社稷,意义重大,你务必用心,一切资源调配,有难处便直说,我会叫朝廷全力支持。”</p>

苏曜见卫觊接下统计司司长一职后,当即殷切叮嘱,让卫觊明日便走马上任,着手组建统计司,对河东土地和人口进行全面清查。</p>

卫觊重重叩首,千恩万谢后,又郑重询问,统计司的人员选拔,还有具体的职权问题。</p>

他的话让本想当个甩手掌柜的苏曜微微一愣。</p>

但是很快,苏曜就回过神来,这统计司乃是一个全新的部门,虽然现在是为了清查统计河东数据,但他终归是朝廷常设机构,涉及甚广,自然不能毫无规划。</p>

苏曜略作思忖,缓缓开口:</p>

“官吏选拔,首重忠诚与才干,你可从科举新晋之士中挑选那些心怀苍生、渴望建功立业者。他们初入仕途,一腔热血,尚未沾染官场的腐朽之气,能以赤诚之心对待这份工作。”</p>

“同时,统计司作为专业机构,当以精通算学、熟悉地理和户籍管理的人员为主。”</p>

“精通算术,才能精准核算土地面积、人口数据,熟悉地理者,才可实地勘测,绘制出精确的田亩和地图,确保土地丈量无偏差,而通户籍管理的,对人口信息的梳理与整合有着丰富经验,能使人口统计工作高效有序。”</p>

“科举我开算学一科,所招学子就正是为了当今时刻。”</p>

“你之后科以科举算学科选拔出的人才为核心班底,与吏部选调一些精干之吏搭配,再辅之本地征辟的熟悉田亩户籍事务的胥吏协助,当可解决人员问题。”</p>

苏曜一席话,不但听得卫觊瞪大眼睛,其余众人也都是纷纷惊叹:</p>

“大将军深思熟虑,竟已为统计司的组建铺好了路!”荀攸抚掌赞叹道。</p>

郭嘉也点头附和:“大将军高瞻远瞩,早已料到今日之需,算学科的开设,正是为统计司储备人才,此乃深谋远虑之举。”</p>

苏曜微微一笑,继续对卫觊说道:“倘若人手仍有不够,我准你在民间张贴告示,咱们唯才是举,广纳贤才,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前来应试。”</p>

卫觊听后,连呼够了够了,心中大受鼓舞:</p>

“我小小一统计司,何须如此多人才,大将军实在是厚爱有加,觊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将军所托!”</p>

卫觊的表态不得不说是有相当自谦成分的,毕竟这个部门就他目前所见,承载着整个大汉未来土地改革与民生规划的关键使命,绝非小事,官轻权重。</p>

但是,他却不知道苏曜对他们的期待还要更高。</p>

只见苏曜一摆手,正色道告诫:</p>

“统计司虽受户部领导,但其干系重大,需直接对朝廷中枢负责,甚至有权直接向我汇报工作。”</p>

“河东地区的人口和土地清查只是等皆有深厚造诣,处理政务得心应手。”</p>

“寒门子弟虽有进取之心,亦不乏有才学之人,但总体而言,其学识积累、阅历见识比起恐多有不及。”</p>

“大将军若想重用寒门学子,不若先使他们任掾史,待通晓案牍后.”</p>

“二位所言差矣!”</p>

忽然间,郭嘉站了出来:</p>

“昔年颍川陈寔不过寒门,却以'梁上君子'之典教化乡里,如今大将军开科举,正是效仿先贤'举贤不避卑'之意。”</p>

郭嘉的突然出现,让荀攸和司马朗吃了一惊。</p>

他们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然敢于如此公开的直接的反驳两人的看法。</p>

顿时,书房内的气氛愈发紧张。</p>

只见郭嘉手持羽扇,朗声道:“大将军开科举,本意便是广纳贤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寒门子弟中,不乏有志之士,他们历经磨难,更知民间疾苦,心怀天下苍生。若因出身而拒之门外,岂不是与大将军初衷相悖?”</p>

荀攸微微皱眉,反驳说:“奉孝所言虽有理,但世家子弟自幼受良好教育,于经史子集、律法典章皆有深厚造诣,处理政务自然得心应手。寒门子弟虽有心报国,但骤然委以重任,恐难以胜任,反误大事。”</p>

紧接着,司马朗亦点头附和,表示他们并非反对启用寒门,而是担心他们难以担当大任:</p>

“御史台监察百官,说起来是威风八面,但实则以小官察大员谈何容易?”</p>

“世家子弟,有背后家世背景支持,面对封疆大吏多可挺直腰杆,宁折不弯,仗义执言。”</p>

“而寒门子弟,一则势单力薄,缺乏人脉根基,在面对强权时,恐因畏惧权势而不敢秉公行事;二则官场复杂,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寒门子弟毫无经验,一旦深陷其中,不仅自身难保,更可能导致监察工作受阻,令改革大业功亏一篑。”</p>

“御史此言差矣。”</p>

郭嘉羽扇轻摇,脸上露出一丝不以为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