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董越设伏天险,苏曜提刀上阵(1 / 2)

董越设伏天险,苏曜提刀上阵

且说张辽的怒斥让宋县令脸色一变,手中的小布包差点掉落在地,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不吃贿赂的将军。</p>

眼看钱财不管用了,宋县令终于慌了,他连忙磕头如捣蒜,声音颤抖地解释:“中郎将,下官只是……”</p>

“没有什么只是!”</p>

张辽厉声怒斥:</p>

“来人,将这个罪官拿下,好生看管,日后交君侯发落!”</p>

士兵们闻声而动,而宋县令则是鬼哭狼嚎,一路哭喊哀求,声泪俱下。</p>

不过一切为时已晚,张辽充耳不闻,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便转身离去,不再浪费一丝时间在这废物身上。</p>

因为就在刚刚,他的亲兵已经悄悄报告,他们行踪的信息已经提前泄露,恐怕很快长安那边就会做出反应。</p>

他必须尽快的安顿定阳事务,然后即刻南下,夺取出口,呼应苏君侯的行动。</p>

于是乎,除了宋县令被关押外,定阳大部分的县吏都被留用,配合马嘉商号的人员,处理后勤事宜,保障后路安全。</p>

而他和于夫罗则继续马不停蹄,一路南下左冯翊。</p>

很快的,他们的先锋将在那里与高顺部紧急驰援来的先锋展开交手。</p>

两军围绕冯翊郡的粟邑县和黄龙县爆发激烈的争夺。</p>

同一时间,苏曜也在解决了弘农张氏的问题后,大军开拔,穿越群山,挺进潼关。</p>

潼关,其位于关中平原的东端,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

这里的地势非常的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西岳华山。</p>

潼关的周围可谓是山连着山,峰连着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p>

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险要。</p>

也因此,董卓对于这里的防线寄予厚望。</p>

而苏曜也对拿下这里势在必得。</p>

只要拿下潼关,关东平原门户大开,董卓败亡指日可待。</p>

为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苏曜是特意早早的就提前联系了张辽带匈奴自北方南下夹击。</p>

而这一行动,果然收获奇效。</p>

潼关,将军府议事厅。</p>

“眼下的军情你们都知道吧。”</p>

新鲜出炉的征东将军董越,面沉如水的说道:</p>

“匈奴人,居然破天荒的突破了上郡,直接威胁左冯翊的郡县!”</p>

“董公已经连夜派了李文优北上支援,长安今日几乎无兵可用。”</p>

“故而,短时间内咱们就只能靠自己来对付那姓苏的疯子了。”</p>

“诸位有何对策,赶快速速道来吧。”</p>

董越话音一落,议事厅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默。</p>

在座的将领们面面相觑,神色凝重。</p>

苏曜的战绩太传奇了,尤其是对他们这些董卓军的残部来说就更是如此。</p>

在那之前败逃回来的兵士们口中,那个年轻的冠军侯简直就是个无所不能的妖魔。</p>

其每每冲阵都是所向披靡,不管是面对多少人的包围,他都能进退自如,简直是刀枪不入,战无不胜的存在。</p>

要如何对付这样的家伙,眼下众人心中都无把握。</p>

但是沉默,并不能解决问题。</p>

看着董越脸色越来越难看,最终中郎将段煨站了出来:</p>

“将军,苏曜勇猛无双,其麾下将士亦是精锐之师,我等正面交锋恐难有胜算。”</p>

шшш_ tt kan_ ¢o</p>

“为今之计,还是要依靠潼关天险,坚守不出,待那苏曜粮草耗尽,自会退兵。”</p>

“段将军所言极是。”</p>

段煨发言后,另一名将领赶紧跟着附和:</p>

“潼关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我们守住了这里,那苏曜纵有通天彻地之能,也休想踏入关中一步。”</p>

“固守是要固守,但怎么守却是个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