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代价(2 / 2)

这让苏曜有些措手不及。</p>

倒也不是,只不过对于他们可以说是大字不识的头人们,从未见过如此详细的处置。</p>

一六七.一零零.一零六.一二六</p>

但是下面一条,就要了他的命了。</p>

这是苏曜又一次成功的探索尝试,在以往的游戏进程中,这样制度性变革,应当是在内政界面,通过声望,经验和积累的文化点数一步步解锁高级行政制度才可正式颁行。</p>

鲜卑人!</p>

没想到原来草原地图势力还真的加入了,他们已经不是一个只会刷事件兵的背景板了。</p>

虽然他还有名义上的统管权,但这位苏都督却通过设旗,以及定期会盟,赋予旗长发言权的方式大大瓦解了他左贤王的控制。</p>

甚至包括那些上缴所有库存缴获,还有赔偿的大量牛羊财物等,他也咬牙认了。</p>

原因嘛,也很简单,大汉需要南匈奴以为屏藩,守御这片土地。</p>

不过说来,苏曜其实本也压根就没想过管理问题。</p>

在并州西北的地盘上,汉人的生活方式并不适合,他们只能在少量地区保持一个存在。</p>

更渗人的是,这位都督不知从哪搞了一张惊掉他下巴的详细地图。</p>

众所周知,金角银边草肚皮,他的并州本来是位于地图边缘,解决了匈奴后,他就不需要担心后方。</p>

后汉初期,在这里安置的移民们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两三代人后,投身草原的汉民全变为了游牧的胡人。</p>

毕竟这些都是这位都督最初提到的条件。</p>

这在苏曜的系统界面上表现出的就是匈奴在本地文化上有强大的吸引力。不但难以进行文化同化,甚至会被逆向整合。</p>

但是在他进入云中郡,击败呼延骏,获得一众杂胡小弟的效忠后,苏曜突然发现了个问题。</p>

在他看来,过去大汉对于叛乱的处理,哪怕是严厉镇压,那也没有这么复杂过,最多就是杀个头人,立个新人了事。</p>

真是滚雪球式的进展速度。</p>

“奇怪了,在朔方那边是还有什么敌对势力吗?”</p>

不但保住了小命,更甚至直接被提拔为他一直求而不得的左贤王大位。</p>

甚至表现好的话,服个软认个错,这事儿也就过了,回来这片儿地还是自己说的算。</p>

首先,对于那些放还被捕汉民百姓,退出占领城市和农耕区域,并且交出乱战中死掉的老左贤王与大王子的人头,以及其被俘家眷等他都没意见。</p>

什么叫参与叛乱的百帐以上贵族全部抓捕收监?</p>

可以说除了朔方留守的部分人和这次随他举旗反正的部下外,这是要把他们这的这些中高级贵族头人全部一网打尽了啊。</p>

甚至他们都盘算好了,等到呼延部被驱逐,他们能得到大量的草场和土地,这可比那点饷银什么的有利多了。</p>

真是令人羡慕嫉妒恨啊。</p>

这也正是大汉收留匈奴人最初的目的。</p>

这也太狠了吧。 让他还如何服众,如何管理?</p>

没错,这正是苏曜从后世的满清的盟旗制度中抄出来的。</p>

有战略大地图的辅助,画图分地这件事完成的比想象中简单很多。</p>

但是,却没想到,苏曜最后却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了?</p>

这受降书一签,若是真正落实下去,他这左贤王的地位怕是名存实亡,想坐稳,更是只能仰人鼻息。</p>

结束了内政和战略阶段的苏曜,在将目光转向黄河南岸前,地图上朔方郡西北部区域,那大片绿色中的一坨红格外的刺眼。</p>

“朔方?都督莫非指的是左谷蠡王?”</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