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不仁,人性灭(1 / 2)

所谓的太平盛世离底层的老百姓而言是遥远的,在盛世下饥饿而死的从来不是少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轮回无始无终,那些在底层的人们如一粒粒尘烟,被历史的风吹尽而散,但人总该为某些东西而活吧,总该有某些人站出来,去做一些他该做的事情。

在离京千里之遥的西南,有一个村落,往年雨水足,村子里面到也散落了300多户人家,不知道这些年怎么个事,已经三年滴水未落。村头的古井早干了,绕村的河也见了底,走的走,逃的逃,目前留下的不到十户人家。但逃亡又何尝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古代自商鞅变法以后,人不是可以随便到处走动的,有严格的关卡稽查制度,跑不了的。

据史记的商君列传记载,商君在秦国国王的支持下,实行了变法,当时制定的法令,最主要的内容是把全国的老百姓都按五家、十家编成伍与什,这就是后来保甲制的开端。这种什伍制,规定五家或十家中有人犯法犯罪,五家或十家都要连坐,要想不连坐,就要举报犯法犯罪的人,对知情不报的人处以严刑,就是腰斩,而举报者按作战立功加以奖赏,藏匿犯法犯罪的人,与作战投降的人一样严惩。

实行这样的制度之后,全国的人都被编织在一张严密而有效的大网中,谁要是犯了罪,也不可能逃脱这张法网的惩罚,这正是实现了老子所说的天下恢恢,疏而不漏。但商君实行的法网,已不是疏而不漏了,而是密而不漏了。

这个制度实行以来,历朝历代都继承下来,严格执行。所以后来有人犯法犯罪,想逃也是逃不了的。更何况满门抄斩的人家,是最重的罪,官府对这种人家的管控更为严厉,更是别想逃脱了。

从这个情况看,中国古代的社会,虽然表面上看是实行儒家主张的,但实际上是实行法家制度的。也可以说是儒家与法家相结合的一套制度。

据史记记载,支持商君变法的秦孝公死后,他的太子继位,太子曾被商君用法律惩罚过,所以他上台后就下令逮捕商君,商君这时想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