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十爷正式命名,枭龙(2 / 2)

提议五花八门,但似乎都差了点意思,要么太直白,要么太文艺,要么不够有冲击力。

讨论陷入胶着。

“名字的事情……”

“是不是可以问问李小川同志的意见?”

一直沉默旁听,代表科技委的王副主任忽然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分量。

“毕竟,他是‘十爷’的缔造者

。了解它的‘脾气秉性’。

而且,他之前给原型机取名,就很有味道。”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不少人的附议。

军工不决问小川,事实上也值得问。

“十爷……”

李小川的嘴角,极其罕见地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带着一种近乎江湖气的亲昵与自豪。

这个名字,是307厂内部、是空军飞行员们对它的爱称,是带着体温和血性的认可。

“就叫‘枭龙’吧。”

“枭龙?”众人一愣,咀嚼着这个名字。

“‘枭’?猫头鹰?猛禽?”有人疑惑。

“‘龙’?东方图腾?力量象征?”有人揣摩。

“对,‘枭龙’。”

李小川解释道,语气平静却蕴含着力量,“‘枭’,取其凶猛、迅捷、善于夜战突袭之意,契合歼-10的格斗性能与低空突防能力。

‘龙’,既是我龙国象征,也寓意其拥有腾云驾雾、掌控苍穹的力量与尊贵。合在一起,‘枭龙’,便是翱翔于九天之上,目光锐利、爪牙锋利的空中猎手。”

“这个名字,不卑不亢,既有东方的底蕴,又有国际化的杀气,易于传播记忆。”

“枭龙……枭龙……”

王副主任低声重复了两遍,眼睛越来越亮,“好!这个名字好!猛禽之锐,神龙之威!”

“既点明了性能特点,又不失大国气度!”

“我看行!”

名字的问题解决了。

但另一个更为敏感、也更能体现高层对李小川微妙态度的议题,随即被提上了日程。

歼-20“威龙”的技术归属与后续研发主导权。

几天后,一份措辞严谨,盖着最高级别红头印章的通知送达307厂。

通知的核心要求很明确:

为了“集中力量”、“确保绝对安全”、“加速形成战斗力”,要求李小川将歼-20“威龙”的全部设计图纸、技术参数、生产工艺、试验数据等核心资料,“完整移交”给京城新成立的,由顶尖专家和军方代表共同组成的“苍穹计划国家专项办公室”(简称“苍穹办”)。

通知末尾,用加粗字体强调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厂长办公室里。

赵刚副厂长拿着这份通知,手都有些发抖。

他看着坐在办公桌后,面色平静如水的李小川,嘴唇嗫嚅着,欲言又止:

“厂长……这……这‘苍穹办’刚成立,人员构成复杂……咱们的心血,就这么全交出去?万一……”

李小川的目光扫过那份通知,眼神深邃如古井。

他当然明白这纸通知背后的多重含义:

歼-20太过重要,307厂虽然守卫森严,但终究是位于一线生产厂区。

保密等级和防护能力在最高层眼中,可能不如京城绝密基地“万无一失”。

将核心资料集中到更“安全”的地方。

更是官僚体系的本能选择。